书香门第入画坛,现代美术第一人陈师曾,努力恢复中国画“师造化”优秀传统

2022-5-19 18:36| 查看: 814| 评论: 0|来自: 八链名人| 查看评论

摘要: 梁启超在致悼词中称:“师曾之死,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,殆甚于日本之大地震。地震之所损失,不过物质,而吾人之损失,乃为精神。”梁启超称之为“现代美术第一人”。吴昌硕为其题字是“朽者不朽”。

陈师曾(1876年3月12日—1923年9月17日),男,原名衡恪,字师曾,号朽道人、槐堂,江西南昌义宁(今江西修水)人,著名美术家、艺术教育家。陈师曾出身书生门第,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,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。

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,1909年回国,任江西教育司长。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,他受南通张謇之邀,至通州师范学校(今南通师范学校)任教,专授博物课程。1913年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课,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。先后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、北京高等师范学校、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。1923年9月为奔母丧回南京,不幸染病逝世,终年仅47岁。属于英年早逝。

梁启超在致悼词中称:“师曾之死,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,殆甚于日本之大地震。地震之所损失,不过物质,而吾人之损失,乃为精神。”梁启超称之为“现代美术第一人”。吴昌硕的题字是“朽者不朽”,这是对陈师曾艺术人生的最高评价。

陈师曾的代表作《文人画之价值》,是20世纪以理论形式肯定中国文人画的第一人。他中西融合、固本出新的画学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。他认为中西绘画没有谁优谁劣、谁高谁低的问题,中国画坛的流弊是“沉滞不前”,“宜以本国之画为体,舍我之短,采人之长”。他主张“中西融合”、“固本出新”、承上启下、继往开来,这种画学思想在五四之前是难能可贵的,也是超前的。他提倡师法自然,开启花鸟画、山水画亲近自然之先河,主张人物画当随时代,充分体现其思想敏锐、治学严谨的大家风范,为现代美术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
陈师曾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,留学日本的经历则使其对西洋绘画有相当的接触和研究,他曾画过少量的西画作品,因此在对事物的观察以及绘画技法的运用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,由此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。他的绘画题材广泛,山水、花鸟、人物、风俗等皆有涉及。

陈师曾是画坛宗师吴昌硕的亲传弟子,弘一大师李叔同的莫逆之交,鲁迅的同窗,白石老人的伯乐,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兄长。广交良友,鲁迅、吴昌硕、李叔同、苏曼殊、黄宾虹、蔡元培、刘海粟皆在其列,以致被称为“画坛盟主”。陈师曾是中国近现代“文人画”的精神领袖,坚持大力倡导文人画创作。他认为:“文人画之要素,第一人品;第二学问;第三才情;第四思想。具此四者,才能完善。盖艺术之为物,以人感人,以精神相应者也。有此感想,有此精神,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”。

总的来说,陈师曾第一个提出以现代眼光捍卫传统文人画,他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、学者、美术家和书法篆刻家,亦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先行者,其思想和艺术境界,无论是在那个时代,还是在当下,都值得吾辈学习。

八链名人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,八链名人作为平台方并无法100%确保用户所上传的每一篇文章及每一张图片是否具备完整的版权,如果有侵犯贵方版权,请及时通知我方工作人员,主编微信号:zhengwumu,我方将在第一时间立即删除!凡以任何方式登陆八链名人或直接间接使用八链名人资料者(包括通过百度、360、搜狗、必应、谷歌等搜索引擎访问的快照)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!



最新评论


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